关于涤心斋
.斋主日志
斋主日志
荣誉
首页
›
关于涤心斋
›
斋主日志
›
查看内容
明代剃刀型长刀研磨纪实
2015-5-19 02:27 查看:
18705
原始……
刃长:666.8茎长:555.5总长:1225(毫米)
2009年1月3日,工作室环境
研磨台的准备
此研磨台是根据滕州市黄岭农耕画像石中《打磨图》的样子为蓝图加以设计改进。
《打磨图》简介:
1933年,在黄岭出土了东汉二十二块画像石,其中有一块反映农作的画像,颇受人们关注。后来,这块珍品遭到损害,原石只剩下前半部的三分之一。值得庆幸的是,民国年间编撰的《续滕县志。金石志》,曾收录了这块画像石的拓片,使我们得以欣赏这幅汉画的全貌。
黄岭出土的这块画像石,使用减地半浮雕的手法刻绘。构图分上下两栏。它由三个主题互不关连的画面组成。上栏,由两图构成。左面三分之一部分是《打磨图》,右边三分之二是《乘龙图》。下栏是一幅《农作图》。
《打磨图》的画面,由三个打锻、磨砺的人物构成。中间一人,画面虽不清晰,仍可从他的姿势动态上看出。此人左手操钳夹坯,右手抡锤,正在锻打着一件东西。从悬挂着许多刀剑的背景来看,可知他锻打的正是一口环首刀。而且,是一口即将完成的刀坯。他右手操锤平举,身体直立,头部微倾。可以看出,他运动的幅度小,是在轻轻地敲击,似乎神情很专注。这是工匠在即将完工时特有的一种态势。在锻打人的左右,各有一位磨剑人。二人相向而立,一动一静,相映成趣。右边一人,前腿弓,后腿蹬,上身前倾,重心偏前,集中正在磨砺的剑上。这种熟悉的身影和稳重的动势,让人似乎可听到霍霍的磨刀声。左边一人,骑凳而坐,上身直立,两手托剑。面前凳上斜放一块磨刀石。从此人姿势可知,他的身份和右边一人不同。------右边那人是打磨剑身的,劳动强度大,颇费力气,运动幅度大,所以站立劳作。左边骑凳的,相对轻松。从姿势观察,似乎在睁一眼闭一眼,平心静气目测剑刃,又像似左手托剑,右手抚剑,----轻轻地在用拇指刮刃,用手来感觉剑锋的钝锐。从这一组人物的刻划,让我们看到了汉代小红炉作坊的劳作场景。这三人无疑是师徒仨。开刃是细活,开刃的是老师傅;粗磨是大师兄;相比之下,锻打的十有八九是小师弟。
《打磨图》尽管镌刻在石头上,画面有限,人物不多,场景不大,总共只有三人一砧二石,却生动、准确地描绘出了红炉作坊的热闹景象。通过三人动静各异的劳动姿态,利用人们日常熟悉的锻、磨、观的身影,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,使人透过冰冷的石头,似乎可以听到铁锤叮当的敲击声,和粗沙的霍霍磨砺之声。后人国画讲究写意、传神,此图通过人们熟悉的人和物,引人进入想象的空间,以产生画中有画,静中有动,卷中传声的艺术效果。由此看来,国画人物画与汉画,的确是一脉相承。通过赏析我们知道:在汉代,当地的手工锻造业十分发达,画家熟悉他们的生活:《打磨图》的画作者,是造诣很深的画师,对生活观察细致,具有很深的写实功底和表现能力。即使用当代人眼光看来,也是一幅上乘的艺术佳作。
为这把刀挑选出的研磨石
粗磨整型,(一)
粗磨整型,(二)
粗磨整型,(三)
2009年1月6日
手工刨槽……
修整槽面
2009年1月10日
对研磨不去的锈蚀坑做清除锈蚀处理
2009年1月12日
刀身整型工作基本结束,下一步进行精细研磨工作。
精细研磨(二)
精细研磨(三)
精细研磨(四)
009年1月21日——23日
研磨工作结束
返回首页
论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