塔林 发表于 2009-8-18 01:58:35

请教阎老师和各位刀友 刃口发蓝的问题


刃部结晶的马氏体 抛光研磨后

在合适的 光源和角度下 是不是都能呈现出〖暗蓝色〗?

小刀匠 发表于 2009-8-21 16:31:02

研磨是否到位不是看“发不发蓝”。
您后面发的那两张照片中的刀剑,拿到手中并没有照片中的“蓝色”效果。

咱们不应该看图说话,应该看研磨好的实物,您说呢。
[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-8-21 16:45:59编辑过]

塔林 发表于 2009-8-18 23:57:18

请教阎老师

您是怎样理解古文中〖三尺青锋〗这个词的

塔林 发表于 2009-8-19 04:01:36

我猜是

1. 硬度〔结晶马氏体〕

2. 抛光度

3. 白色光源的明暗

满足这三点 就能呈现出〖暗蓝色〗


请 阎老师和各位刀友 指正



小刀匠 发表于 2009-8-19 09:15:18

就您上面发的这两个截图来说,上图的蓝调子是因为摄像机调白误差所造成的技术原因(色温偏高)

塔林 发表于 2009-8-19 19:20:28


雁翎刀 白色强光的边缘 与光线较暗的地方

和 横刀的整个刀背

都呈现出幽幽的 暗蓝色

请阎老师和小刀匠介绍一下 用的是什么光源


小刀匠 发表于 2009-8-19 22:18:02

上图是在日光下拍摄的,下图是在影棚中用的柔光箱

塔林 发表于 2009-8-20 15:27:23

是不是中国剑打磨到出现蓝色反光就结束了

而在大名割据的岛国 富有的武士们则更愿意在刃纹和刀装上多花银子

刀匠 发表于 2009-8-18 17:12:36

我想是高速抛光温度过高造成变色。
或者是照片打光拍摄原因,没有见到实物都是猜测。
[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-8-18 23:33:48编辑过]

塔林 发表于 2009-8-22 01:06:10

那请教小刀匠

古文中的【三尺青锋】应该怎样理解呢 ?

lqctt 发表于 2009-9-6 15:28:09

QUOTE:以下是引用北方弓箭手在2009-8-31 19:32:08的发言:
我试过淬火,这种现象。是和渗碳技术有关,具体说是和所用的渗碳材料有关。如果材料是用石墨,或者是多种渗碳材料的混合,其中石墨较多。如果采用覆土烧刃的话。会出现这种效果。
学习中,箭手兄,我看的日刀多是用草木灰加碳啊。有的刀工打的手工产品刃会有蓝光(看过图,没见过实物)。请各位赐教。

小刀匠 发表于 2009-8-27 21:53:34

您好,我比较同意刀友的菩提散人兄说的:是一种修辞手法。

还有一个就是在月光下钢铁都会呈现出一种蓝色——色温的原因。

北方弓箭手 发表于 2009-8-31 19:32:08

我试过淬火,这种现象。是和渗碳技术有关,具体说是和所用的渗碳材料有关。如果材料是用石墨,或者是多种渗碳材料的混合,其中石墨较多。如果采用覆土烧刃的话。会出现这种效果。

北方弓箭手 发表于 2009-9-9 19:48:04

石墨的化学成分为碳(C)。天然产出的石墨很少是纯净的,常含有10%~20%的杂质,包括SiO2、Al2O3、MgO、CaO、P2O5、CuO、V2O5、H2O、S、FeO以及H、N、CO2、CH4、NH3等。石墨矿物呈铁黑、钢灰色,条痕光亮黑色;金属光泽,隐晶集合体光泽暗淡,不透明;解理{0001}完全,硬度具异向性,垂直解理面为3~5,平行解理面为1~2;质软,密度为2.09~2.23g/cm3,有滑腻感,易污染手指。矿物薄片在透射光下一般不透明,极薄片能透光,呈淡绿灰色,一轴晶,折射率1.93~2.07,在反射光下呈浅棕灰色,反射多色性明显,Ro灰色带棕,Re深蓝灰色,反射率Ro23(红),Re5.5(红),反射色、双反射均显著,非均质性强,偏光色为稻草黄色。
石墨晶体具典型的层状结构,碳原子排列成六方网状层,面网结点上的碳原子相对于上下邻层网格的中心。重复层状为2的是石墨2H多型,属六方晶系,即通常所指的石墨;若重复层状为3的则为石墨3R多型,属三方晶系,但在天然石墨结构中不能单独分离出来。在石墨晶体结构中,层内碳原子的配位数为3,具共价金属键,间距0.142nm,层与层间以分子键相连,间距为0.340nm,此种特殊的晶体结构和化学键性使石墨具有一些特殊的工艺性能。
由于碳原子在石墨结晶格子的原子层中排列紧密,热振动困难,因而石墨能耐高温并具特殊的热性能。。此外,石墨还具涂敷性和可塑性,将其涂敷在固体物体表面,可形成薄膜牢固粘附而起保护固体作用,并可制成任何复杂形状的制品。

北方弓箭手 发表于 2009-9-9 19:49:03

日刀渗碳加什么我还真不知道。
页: [1] 2
查看完整版本: 请教阎老师和各位刀友 刃口发蓝的问题